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
转眼间,吕尚已经在齐国经营了三十多年。他的儿子吕伋,也已经长大成人,成为了一个有勇有谋的青年才俊。吕尚将齐国的军政要务交给了吕伋,自己则退居二线,颐养天年。
但吕尚并没有完全放下对国家大事的关心。他知道,周朝虽然已经建立了多年,但天下并不太平。西戎、北狄等少数民族时常入侵中原,威胁着周朝的安全。而一些诸侯国,也开始变得强大起来,对周天子的权威构成了挑战。
“伋儿,如今天下局势动荡,你要多加小心。”吕尚对吕伋说,“我们齐国地处东海之滨,虽然相对安全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我们要继续加强军事力量,发展经济,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。”
“父亲放心,孩儿记住了。”吕伋恭敬地说,“孩儿一定会继承父亲的遗志,治理好齐国,为周朝的稳定做出贡献。”
不久后,周天子传来消息,西戎入侵镐京,周王室危在旦夕,请求各诸侯国出兵救援。
吕伋接到消息后,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。
“主公,西戎乃蛮夷之辈,凶悍善战。我们若出兵救援,恐怕会损失惨重。”一个大臣担忧地说。
“是啊,主公。”另一个大臣附和道,“周朝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,我们何必为了一个没落的王室,牺牲自己的利益?”
吕伋皱了皱眉头,目光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谋士管仲身上:“管仲,你有何看法?”
管仲是吕尚早年收留的一个谋士,他聪明睿智,颇有才能,深受吕伋的信任。
管仲上前一步,朗声道:“主公,臣认为,我们应该出兵救援周天子。”
“为何?”吕伋问道。
“很简单。”管仲微微一笑,“周天子虽然衰落,但仍是天下共主。我们出兵救援,不仅可以彰显我们齐国的忠义,还可以借此机会提高我们齐国的威望。而且,西戎入侵中原,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的威胁。我们若能打败西戎,就能得到天下诸侯的拥戴,为我们齐国成为霸主奠定基础。”
吕伋听了管仲的话,茅塞顿开:“好!就按管仲说的办!传我命令,齐国大军,兵发镐京!”
齐国的大军,在吕伋和管仲的率领下,浩浩荡荡地向镐京进发。他们的旗帜上,写着“尊王攘夷”四个大字,表达了他们尊崇周天子、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的决心。
一路上,不断有诸侯国的军队加入进来。他们看到齐国出兵救援周天子,纷纷响应。联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,气势也越来越高涨。
西戎的军队,在镐京城外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当他们得知诸侯联军前来救援的消息后,并没有退缩,而是准备与联军决一死战。
双方在镐京城外展开了一场激战。西戎的军队虽然凶悍,但他们毕竟是孤军深入,缺乏后援。而诸侯联军,在吕伋和管仲的指挥下,配合默契,奋勇杀敌。
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,诸侯联军终于打败了西戎的军队,收复了镐京。
周天子对吕伋和管仲感激涕零,亲自设宴款待他们。他还赏赐了齐国大量的土地和财宝,任命吕伋为“方伯”,掌管天下诸侯的征伐之事。
吕伋和管仲率领齐国的大军,凯旋而归。齐国的威望,在天下诸侯中大大提高。吕伋也成为了继吕尚之后,齐国又一位杰出的君主。
吕尚看着儿子取得的成就,心中充满了自豪。他知道,自己的“尊王攘夷”策略,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。
“伋儿,你做得很好。”吕尚对吕伋说,“但你要记住,成为霸主,不仅仅是靠武力,更要靠仁德和智慧。我们要继续推行仁政,发展经济,团结天下诸侯,让华夏民族更加繁荣昌盛。”
“父亲的教诲,孩儿铭记在心。”吕伋恭敬地说。
在吕伋和管仲的治理下,齐国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势头。他们多次率领诸侯联军,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,维护了周朝的稳定。他们还积极发展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,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和发展。
齐国,逐渐成为了天下诸侯的领袖,开启了春秋霸主的时代。而吕尚的“尊王攘夷”思想,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主流思想,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吕尚站在营丘的城楼上,望着齐国的大好河山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知道,自己的一生,没有白费。他不仅建立了齐国,还为齐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他相信,在吕伋和管仲的带领下,齐国一定会更加辉煌。